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4000余名学生,形成1430个教学班,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 现有特级教师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69名外籍教师。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 这套由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选择性,除了少数必修课程外,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排入每周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 学校还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将国外课程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引入我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而老师们,则在各自固定的教室里等待学生上课。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变为现实。 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教室需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大力打造学科教室。一方面,从单一功能转变为上课、读书、实验、讨论、教研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教室更具学科特点,各种学习资源进入教室,走进学生的身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我们还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建立了电子工程、粒子物理、纳米材料、水资源分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高端实验室。 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实施了“大小学段制”。每个学期分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大学段主要进行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两个大学段之间的小学段,为期2周,不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既可以到校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到校外社会和实验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学习等等。小学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北京 经验不限 研究生 招1人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本科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本科 不限人数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北京十一学校北京 经验不限 本科 招1人
北京十一学校